发布时间:2020年04月26日 22:04:18
我和我的乡村
著者:陈全刚
ISBN 978-988-12879-4-6
图书在版编目(CIP)数据 :
我和我的乡村 / 陈全刚著 .—中国教科文出版社 ,2019.09
ISBN 978-988-12879-4-6
I. 我… Ⅱ . ①陈… ②王… Ⅲ . ①我…②乡村…2019- 中国 中国教科文出版社
CIP 数据核字(2019)第 36-0929 号
我和我的乡村
著者:陈全刚
出版人:王超夫
责任编辑:安琰石
责任出版:刘光汉
设 计: 赵丽珠
书 号:ISBN 978-988-12879-4-6
出版发行:中国教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
社 址:香港九龙弥敦道 208-212 号四海大厦 702 总编室
网 址:www.19547.com.cn
电子邮箱:cn19547@sina.cn
设计制作:( 公司名称 ) 印 刷 : 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印务中心
规 格: 16 开 / 210×285 毫米 印 张:6
版 次:2019 年 10 月第一版第 1 次印刷
印 数:300 册
定 价:38.00 元
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装订有误 负责调换
作 者 简 介
姓陈,名全刚、男,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人,大学法律专 科毕业。 1955 年农历 3 月 27 日,生于什邡、彭县、广汉三县交界 的马牧河畔一个农民家庭。 1962 年(7 岁),入学至初中辍学回乡参加集体生产劳动。 1974 年(19 岁),就读于四川省林业学校林业专业。 1976 年(21 岁),毕业后任原什邡县“农林水利局”林 业技术员。 1979 年 (24 岁 ) , 以林业技术员的身份支援西藏建设, 统称“援藏干部”。 1981 年(26 岁),援藏结束返回原工作单位。 1983 年(28 岁),调入原什邡县“公安局”工作(期间 就读于原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)。 1993 年(38 岁),调入原什邡县“司法局”工作,在担 任“司法局外商投诉科”科长职务的同时,兼任原什邡县“经 济律师事务所”律师。 2001年(47岁),担任“四川四仁和律师事务所”主任职务, 专职从事律师业务。 2015 年(60 岁),正式退出律师行业颐养天年。
目 录
一、自 序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
二、难舍乡愁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
三、老宅情怀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
四、我的乡村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
五、相同经历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3
六、口耳相传的运动(1、 土地改革 2、镇压反革命 3、 农业合作社 4、人民公社 5、大跃进运动)-------------16
七、三年困难时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7
八、童年记忆(学校和老师;2、游戏和萤火虫;3、洗不 尽的柚子味;4、害怕吃死人;5、坝坝电影;6、嘴谗偷西 瓜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1
九、少年劳动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
十、我经历的文化大革命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6
十一、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参与者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7
十二、身边的地富反坏及子女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3
十三、我知道的下乡知识青年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9
十四、命运不济的回乡知识青年 -----------------------76
十五、辍学后的乡村生活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79
十六、苦尽甘来重返校园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6
十七、西藏见闻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91
十八、妻子和女儿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4
十九、从警察到律师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0
二十、退休后的乡村观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84 1
二十一、特殊群体 --- 农民工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25
二十二、乡村萎缩和衰败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30
二十三、优良传统逐渐消失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34
二十四、汶川地震重建家园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41
二十五、父母佚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49
后 记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