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年05月21日 09:05:19
重游都江堰
(陈全刚)
都江堰因水利工程闻名于世。因此,曾经的地名---灌县,现更名为都江堰市。
我曾就读于四川林校,校址就座落在原灌县北门,故多次游览过著名的水利工程。今年同学相聚,我们重游了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。 游览的最佳路线就是经玉垒山公园、二王庙、索桥、飞沙堰、伏龙观、离堆公园,从南桥返回玉垒山公园大门。
当年的玉垒山,只有一条便道去二王庙,玉垒山也还没有建成公园,山上诸多庙宇也未修葺。城隍庙、灵官楼、马王殿以及明代的古城墙、玉垒关和西关城楼,现在不仅修葺一新,还新建了斗犀、含晖、金鸡、芙蓉、浮云等景点。玉垒山现已成为精巧的城市森林公园。
玉垒山公园大门牌坊,镂空雕刻,檐角飞金。“玉垒山”和“龙吟”、“凤翔”以及照壁上“胜地寻踪”等字苍劲有力。
拾级而上,山上林深幽静。隐于山林之中的庙宇和古迹,依山而建的新景点错落有致,逶迤相连。
伫立山顶,背靠绵延起伏的群山,面向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,突然想起杜甫“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”的登楼诗句。
从山顶沿阶而下,古驿道和纵横交错的游山小径,在林木葱郁、鸟鸣蝉噪的诸多庙宇之间迂回曲折。
斗犀台上凭栏俯瞰,鱼嘴分水坝、飞沙堰、宝瓶口,都江堰水利工程尽收眼底;崖下的岷江水流湍急,浪卷水花,拍打着崖边的峭壁,摄人心魄。
继续前行,右侧就是为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开凿者---李冰父子修建的二王庙。“二王庙”三个金字匾额,为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手笔。沿阶而上,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,曲廊回转,楼檐高啄,雕梁画栋。各种名贵花木繁盛,古树参天,林荫蔽日。
二王庙正殿巨型金丝楠木牌匾,为著名书法家王超夫先生所题,“道行天下”四个金色大字,气象庄严,磅礴厚重,遒劲沉雄,入木三分。大有开山之势,导江之力,恰与“二王”治水之功浑然一体。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、徐悲鸿等名人碑刻。
石壁上嵌刻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和“遇湾截角,逢正抽心”十四个大字,这是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留下的治水箴言。后人把李冰父子视为心中神灵,为祭拜治水先贤,在江边修建了二王庙,供奉李冰父子塑像,以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二王庙今天已成为享誉世界文化古迹的游览胜地。
二王庙门前的安澜索桥,民间俗称“夫妻桥”。它是去鱼嘴分水坝的必经之桥。
相传清嘉庆年间,一何姓秀才见岷江水激浪大,经常船翻人亡,过江百姓又屡遭船霸敲诈勒索和欺凌,呈禀官府获准后,夫妇潜心修桥。索桥竣工之时,因浪大风急,桥索折断,有人坠河而亡。船霸乘机告到官府,秀才蒙冤斩首。秀才之妻何氏继承夫志继续修桥,在众人帮助下,历经千幸万苦终于建桥成功。为纪念何氏夫妇,故取桥名“夫妻桥”。
过桥向右便是著名的鱼嘴分水坝,位于岷江江心。坝面由低到高,低处恰似鱼嘴之形,故称“鱼嘴”。鱼嘴把滚滚岷江分成?内外两江,西边的叫外江,是岷江正流,主要用于排洪;东边的叫内江,水流经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。
分水坝之上的水闸,起着分水的调节作用。枯水之时,水闸关闭,江水漫过鱼嘴流入内江,以保成都平原水量充沛;洪水之季,开启水闸,江水流入外江泄洪。
神奇的是鱼嘴下面一段长堤,又叫“金刚堤”或“飞沙堰”。枯水季节,堤坝上可通车可行人,表面看是一条似堰非堰的堤坝,其实它具有泄洪、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功能。
终年不断的岷江水直奔宝瓶口(人工在玉垒山上凿成的一道缺口,是控制内江水量的咽喉),宝瓶口功能奇特,因其形状酷似瓶口,故而得名。
汛期到来时,宝瓶口同飞沙堰密切配合。当内江的水流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,多余的洪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排向外江。在离心力作用下,洪水中携带的泥沙和卵石巧妙地流入外江,避免了宝瓶口的淤塞。这就是飞沙堰鬼斧神工之妙。
岷江水到达宝瓶口前的离堆(宝瓶口与玉垒山人工分离留下的石堆)后,奔流的江水犹如飞驰的蛟龙撞击着坚硬的崖石,又遇宝瓶狭口扼住了咽喉,岷江水咆哮着穿过宝瓶狭口,直奔南桥长啸而去。
出离堆公园后,我们驱车前往青城山。在大街上,到处都能看到都江堰市的旅游宣传口号,那就是余秋雨先生游览都江堰和青城山后留下的名句:“拜水都江堰,问道青城山。”
都江堰水利工程和万里长城一样,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