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年05月21日 10:05:16
谢季筠先生是一本书,和他的书法作品集一样,能读懂的人不是很多。我也决然不敢说读懂了,只不过每一次的“拜读”又增加了一些理解和补益。
德艺双馨,技道兼善
——访一位纯粹的书法家谢季筠先生
作者:王超夫
谢季筠先生是一本书,和他的书法作品集一样,能读懂的人不是很多。
季筠先生是一个大忙人,除了每天坚持搞书法创作以外,还要参加各种艺术交流、特邀展览、笔会等等,时间一直是排得满满的。我这次约了他三次,才终于定在今天晚上8点在他家里见面。
一进门,我就发现谢季筠先生的客厅布置焕然一新,比去年到他家看到的景象迥然不同。我兴奋地问:“谢老,客厅重新装修了吗?”谢季筠先生笑着说:“哪里喲,只是重新布置了一下。”原来谢季筠先生把他的书案和博古架从不算大的书房里搬到了客厅,再在客厅四周挂满了书法作品,一个工作室兼画廊的功能和布局就呈现出来了,更具有书香门第艺术氛围。
落座后,谢季筠先生亲自给我沏了一杯上好的绿茶,并欣然同我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艺术交流。
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艺术无捷径!
王超夫:谢老,作为一个书法界的晚辈,很荣幸能够坐在这里与您一起交流,并向您学习。作为老一辈艺术家,您可以简单地谈一下您在书法道路上的成长历程吗?
谢季筠:我自幼随父习文练字,小时候,我主要学的是唐楷、汉隶、秦篆。长大了就跟着刘孟伉、罗祥止、丁野庵等老前辈学习,范围就有所拓展,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学习魏碑、摩崖、造像、汉简、秦简、战国简,后来又涉猎民间书法、唐人写经、楚简等,再后来对尺牍感兴趣,就一直追下去。我没有固定学哪一家哪一派,只是在阶段上有所区别。我现在67岁了,一辈子都沉浸在书法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中。
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书法艺术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,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来。不过有一点,先学好国学,对练好书法非常重要,因为国学和书法自古不分家,有了相关的文化素养再下笔,自然不一样。
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以后,创作要整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来才行,技术层面上必须突破古人,不敢说超越,因为古人如同一座高山,要想翻过去,很难,要善于学习和借鉴,在正面突破不了,可以选择迂回嘛,绕过去也未尝不是一条道路。
艺术就是一种宗教,书法更需要殉道精神!
王超夫:谢老,有人说,艺术家是“苦行僧”,要“苦”一辈子,您是怎么看待您的艺术人生的?
谢季筠: 搞艺术是很苦,怕吃苦就不要搞艺术,想挣钱也不要搞艺术。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,要轻松、要成名,要挣大钱您就别来找我了,我都没有挣到什么大钱。如果想挣钱,你可以学点其他技术之类的东西。
搞艺术,很勤奋的学五年、十年,也许可以成为一个画家,但未必能能成为一个书法家,当然,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书法家,不是号称的那种。
作为一个艺术家,一生有几件精品传世就算是成功的。就像《春江花月夜》,在诗史上就缺不了,作者一生中就打造了这一件作品传世。所以作品不在多,而在于精,艺术家一辈子就是在打造自己的精品,只要有几件公认的好作品能够留出于世,就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,也就不枉自在人世走一回。
艺术就是一种宗教!艺术家就是一个苦行僧,特别是书法家,需要虔诚,需要殉道,需要献身。一心想靠书法挣钱,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,必然经不起历史的检验。
做一个纯粹的书法家,搞艺术必须超然物外!
王超夫:身处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,却能潜心艺术,非学养、品行高洁者难以自持。谢老,您对当前的艺术和艺术界有什么看法呢?
谢季筠:我上面已经讲了,艺术家本来就是苦行僧,书法家更是如此,一生必须潜下心来,超然物外,才会有所成就。至于目前的艺术界,我不敢哗众取宠、妄加评论,否则就有炒作自己的嫌疑,而且也很得罪人的,我的朋友本来就不多,哈哈。
我之所以在金钱和物质上没有太多的收获,主要是因为我的老师们用古文人的诚挚谦逊、与世无争的品格影响着我的一生。 我的老师刘孟伉、罗祥止、丁鹤这几位先生,都是蜀中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,是他们传授给我修身、立世、治学、从艺之道,我对他们非常尊重。
我的性格、秉性、观念,以及对艺术的认识,都受了我的老师们的影响。所以我不会“处世”, 不会奉迎,不会策划,不会炒作、没有别人那些整法。
我从1993年起,就决定不赶潮流,除邀请外不再投稿,转而潜心研究书法艺术,研究书法理论。我觉得,艺术家,就要以作品说话,作品就是您的替身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是金子总会闪光,哪怕是埋在地里也不会变。一块石头吹嘘得天花乱坠,始终还是一块石头。
老师们的教育和熏陶对我来说,是很有好处的,是他们让我获得了艺术的宁静,没有压力,也很自在,做一个单纯的书法家多好。我从心底里感谢我的恩师们。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经细无声”,艺术就是要动人魂魄!
王超夫:感谢您今晚抽出这么宝贵的时间向我传道解惑,让我受益匪浅。最后我还想向您索要一些您的作品集和光盘资料,回去好好研究学习。
谢季筠:哈哈,今晚上与你这样有悟性的年轻人交流,我也很高兴啊,谢谢你的理解和认同,但不要迷信哦。好,我去给你找点东西。
在谢季筠先生为我整理我要的资料的时候,我认真地拜读了墙上的书法作品。
我惊奇地发现,这次的感受与过去大不相同了。老实讲,一年以前我一直很迷茫,艺术界公认的书法大家的字,怎么就这么“不受看”呢?今天的感受是,这些书法作品都那么的入目和亲切,每一幅自然顺畅、生动灵变、随机生发、跌宕多姿的书法作品震撼着我的心灵!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经细无声”,就像一阵清风带着细雨轻轻地拂过我的心扉,来得是那样的悄无声息,给我的感受却是如此的强烈!
谢季筠先生能诗擅文,格高辞雅,书法五体兼善、均至高境。客厅里的这些书法作品大多数都是他直抒胸臆、信笔写来的,细细品味每一幅作品,幅幅都远离俗态、走笔而书,不求工而自工,不慕雅而自雅,真可谓老子所言“大巧若拙,大璞不雕”也。
为什么这次拜访比上次有更大的收获呢?可以肯定,那绝对不是谢季筠先生原来的字写的不好,或许是我自己的书法水平有所提高吧。哈哈,趁最后的机会“谦虚”一下。
临别时,我恋恋不舍地盯着墙上的书法与谢季筠先生握手道别,我几乎是退着走出了他的家门。
(2010年11月20日于成都海天